<noframes id="15tvp">

            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
        岳陽正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    
        西藥藥品查詢
        請輸入您要查詢的西藥:
         
        中草藥查詢
        請輸入您要查詢的中草藥:
         
        草藥:山豆根1
        內容

        山豆根
        (《開寶本草》)

        【異名】山大豆根、黃結(《經驗方》),苦豆根(《中藥材手冊》)。

        【來源】主要為豆科植物廣豆根的根。

        【植物形態】廣豆根,又名:柔枝槐。
        灌木,直立或近平臥,高1~2米。根通常2~5條,圓柱形,黃褐色。莖圓柱形,表面具溝槽,密被短柔毛,莖上部常作"之"字形彎曲。單數羽狀復葉,互生,小葉片11~17,長(團狀卵形或卵形,長1~2.5厘米,寬0.5~1.5厘米,頂端1小葉較大,多為橢圓形,全緣,上面深綠色,被短毛,下面灰棕色,密被灰棕色短柔毛;小葉柄短,密被短柔毛?偁罨ㄐ蝽斏;長12~15厘米,密被短毛;花萼闊鐘狀,外被稀毛,頂端有5個三角狀的短齒;蝶形花冠黃白色;雄蕊10,花藥背著,花絲細長;雌蕊1,子房上位,圓柱形,花柱彎曲,柱頭圓形,簇生長柔毛。莢果紫黑色,串珠狀;ㄆ4~5月。

        生于石山腳下,或巖縫中。分布我國南部。

        【采集】4~5月或8~9月間采挖,除去莖葉及須根,洗凈,曬干。

        【藥材】干燥根呈不規則的結節狀,頂端常殘留莖基或莖痕,其下著生數條根。根為長圓柱形,有時分枝,略彎曲,長10~36厘米,直徑0.3~1厘米;表面棕色至黑棕色,有縱皺紋及橫長略突起的皮孔。質硬難折斷,斷面略平坦、淺棕色,并可見環狀形成層,中心無髓。氣微弱,味極苦。以粗壯塊大、粉多者為佳。

        主產廣西。

        商品山豆根,除上述主要的廣豆根外,應用較廣的尚有下列數種:
        ①北豆根
        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莖,使用于東北、華北及山西、山東、青海、甘肅等地(參見"蝙蝠葛"及"蝙蝠葛根"條)。

        ②土豆根
        為豆科植物華東木藍、多花木藍、宜昌木藍、蘇木藍、陜西木藍、花木藍的根及根莖,使用于江蘇、湖北、河南、甘肅、陜西等地。

        藥材性狀:根頭部呈不規則塊狀,上端常殘留莖基或莖痕,其下有根數條。根呈長圓柱形,有時分歧。略彎曲,長15~50厘米,直徑4~10毫米,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,有橫長的皮孔及縱皺紋,偶有橫裂,有時栓皮呈鱗片狀剝落。質堅硬,難折斷,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,皮部纖維狀,中心無髓。氣微弱,味苦。

        ③云豆根
        為豆科植物卷圈野扁豆的根和毛茛科植物單葉升麻的根莖,使用于云南地區。

        【炮制】揀凈雜質,粗細分檔,用水浸泡,撈出,潤透后切片,曬干。

        【性味】苦,寒。

        ①《開寶本草》:"味甘,寒,無毒。"

        ②《夢溪筆談?藥議》:"味極苦。"

        ③《本草正》:"味大苦,大寒。"

        【歸經】《要藥分劑》:"入心,肺、大腸三經。"

        【功用主治】清火,解毒,消腫,止痛。治喉癰,喉風,喉痹,牙齦腫痛,喘滿熱咳,黃疸,下痢,痔疾,熱腫,禿瘡,疥癬,蛇、蟲、犬咬傷。

        ①《開寶本草》:"主解諸藥毒,止痛。消瘡腫毒,急黃發熱咳嗽,殺小蟲。"

        ②《本草圖經》:"含以解咽喉腫痛。"

       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3~5錢;或磨汁。外用:含漱或搗敷。

        【宜忌】脾胃虛寒泄瀉者忌服。

        ①《本草經疏》:"虛寒者勿服。"

        ②《本草匯》:"脾虛食少而瀉者,切勿沾唇。"

        ③《得配本草》:"虛火炎肺、咽喉腫痛者禁用。"

        【選方】①治喉中發癰:用山豆根,磨醋噙之,追涎即愈,勢重不能言者,頻以雞翎掃入喉中,引涎出。(《永類鈐方》)

        ②治喉風急證,牙關緊閉,水谷不下:山豆根、白藥等分。水煎噙之,咽下。(《外科集驗方》)

        ③治積熱咽喉閉塞腫痛:山豆根一兩,北大黃、川升麻、樸硝(生)各半兩。為末,煉蜜丸,如皂子大。每一粒以薄綿包,少痛便含咽液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山豆根丸)

        ④治太陽、少陰之火,為風寒壅遏,關隘不通,留連咽喉發腫,痰涎稠濁,疼痛難堪,發為肉鵝者:射干、麥冬、花粉、甘草、元參、山豆根。水煎服。(《慈幼新書》山豆根湯)

        ⑤治齒痛:山豆根一片,含于痛處。

        ⑥治五般急黃:山豆根末,空心以水調服二錢。

        ⑦治亦白。荷蕉垢,搗末蜜丸?招,煎水下二十丸,三服。(⑤方以下出《備急方》)

        ⑧治咽喉上膈熱毒患瘰疬者:山豆根、紫蘇葉、細銼,煎湯。臨臥服。(《仁濟直指方》山豆根方)

        ⑨治熱腫:山豆根,水研濃汁涂,干即更涂。

        ⑩治頭風,頭上白屑:山豆根,搗末,油調涂。

        ⑾治瘡癬:山豆根,搗末,臘月豬脂調涂。

        ⑿治患寸白蟲:山豆根末,每朝空心熱酒調服三錢。

        ⒀治五種痔:山豆根,水研服。

        ⒁治狗咬,蚍蜉瘡,蛇咬,蜘蛛咬,禿瘡:山豆根,水研敷。(⑨方以下出《備急方》)

        【臨床應用】①治療宮頸糜爛
        將山豆根(品種未詳,下同)研成細粉,高壓消毒。先以1:1000新潔爾滅消毒宮頸,后用棉球蘸山豆根粉涂宮頸糜爛處,1~3天一次,10次為一療程。觀察320例,一療程后痊愈156例,好轉94例,無效70例,有效率為78.1%。

        ②治療鉤端螺旋體病
        取山豆根5錢,大青葉2兩,生甘草5錢,加4倍量的水浸漬半天,煎兩次,濾液合并,一日四次分服。治療12例,痊愈11例;無效1例。據觀察,體溫降至正常平均為1.63天,主要癥狀及體征大多在3~5天內明顯減輕或消失。

        另據臨床研究,山豆根曾經用于多種癌癥,但其療效尚難肯定。



             
        CopyRight 2019-2020 岳陽正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
        電話:0730-8377609,0730-8377600 傳真:0730-8377609 郵箱:457018560@qq.com
        地址:岳陽市岳陽樓區東茅嶺路46號老衛生局六樓 郵政編碼:414000
        社會信用代碼:91430602740605830J 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:(湘)-經營性-2019-0033  
        經營性網站備案:湘ICP備19020522號